应对“全面二孩”新挑战 厦门多家医院将增加产科床位
百度 同创文化自信:发现“非遗新生”的另一种可能“非遗”等传统技艺与商业和时代的结合早有成功先例:2016年6月,万众瞩目的上海迪士尼乐园开园时,制鞋工艺入选《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》,有着近150余年历史的老字号“内联升”,受邀制作的迪士尼公主鞋萌翻众人,备受追捧;平昌冬奥会闭幕式的璀璨舞台之上,名为《北京八分钟》的精彩演出,让全世界记住了来自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“川北大木偶”,也让这样一项古老而独特的技艺引发了更为广泛的关注;而水井坊在过去,也曾通过邀请“非遗”传承人出席活动、资助行业会议、国际交流展、联合艺术家进行相关产品开发创作等一系列举措,在非遗创新领域不断进行新的尝试。
厦门日报讯(记者 李晓平)不仅产房门诊人满为患,就连高危产房的走廊上都摆满了床位,厦门市妇幼保健医院朱医生告诉记者,“全面二孩”政策实施后,危重孕产妇数量明显激增,床位一直很紧张。昨日,市政协委员视察“全面二孩”政策实施后厦门医院儿科产科情况,床位不足、医护人员紧缺、高危产妇和早产儿增多是当前厦门产科、儿科、妇幼保健服务面临的挑战。 现状1 公立医院承担七成 长期超负荷运转 “‘全面二孩’政策实施一年来,我们医院的门诊量和住院量都急剧增长。”视察中,市妇幼保健院院长苏志英告诉记者,医院的产科、儿科、新生儿科等科室的病床使用率都超过了100%,但仍无法满足病人的需求,出现门诊预约号“一号难挂”、产科病床“一床难求”的现象。 从全市看,按照“每千分娩量17张产科床位”的标准,推测峰值12万分娩量计算,约需要产科床位2040张,目前厦门实际开放产科床位约1550张(其中二级以上有效使用的公立机构产科床位约930张),缺口约500张。市卫计委主任姚冠华说,按照目前厦门公立医院上报的开床计划,今年计划新增产科床位143张,如能再增加100张优质公立产科床位,加上部分社会办医资源提供的服务量,才能基本应对即将到来的生育小高峰。 医疗资源过分集中,床位紧张主要出现在公立医院。2016年,厦门二级以上公立医院合计分娩量约6.24万,占服务总量71.3%;长庚医院、莲花医院合计分娩量约1.9万,占服务总量的21.7%。厦门绝大部分高危、高龄孕产妇服务由公立医疗机构承担,并且集中在几家三级公立助产机构。根据近期摸底调查,厦门公立机构产科床位使用率基本都在90%以上,部分超过100%,如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、厦门市妇幼保健院、厦门市第三医院等长期都是超负荷运转。 |
- 2021-04-11福建省立医院成为中国—中东欧国家医院合作联盟正式成员
- 2021-04-11应对“全面二孩”新挑战 厦门多家医院将增加产科床位
- 2021-04-11福建省老年医院率先实现医疗票据电子化管理